翼状胬肉您了解多少?
翼状胬肉您了解多少?
本文转自:海南特区报
翼状胬肉是一种由结膜组织的增殖性病变导致的一种疾病,主要表现为球结膜和纤微血管组织呈翼状侵犯到角膜浅层。它的病因较为复杂,一般认为是由于在长时间的接触到烟尘、风沙、日光以及受冷热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,导致了角膜缘部的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了非炎症性慢性炎症,也可能与遗传、营养缺乏、泪液分泌不足、过敏反应等原因有关。
在组织增生之后,呈现出纤维细胞增殖,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侵润,最后就会出现翼状胬肉,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昆虫的翅膀,所以才会被称为翼状胬肉。患者以年龄较大者为主,大部分位于球结膜的鼻侧,少量位于眼球的颞部。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,仅有轻微的眼红、偶尔异物感等。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,睑肉会慢慢扩展到角膜内,有的病人会出现充血、发红、异物感、眼睛干痒等症状。如果是重度的话,还会出现角膜瘢痕,导致角膜瘢痕形成,遮挡瞳孔进一步影响视力。如果长期暴露在阳光照射强的地方,可以通过戴墨镜、防晒帽、遮阳伞等方式来降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。
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物理治疗,另一种是手术治疗。
(一)物理治疗主要是减少外界致病因素的刺激(如防晒、炎症治疗)。这种物理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小型的翼状胬肉,通过减少对病灶的刺激,使其不能继续增长,达到治疗目的。
(二)对于翼状胬肉,手术治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,但是手术治疗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,在手术过后有病情复发的风险。对于发展迅速、视轴受阻、视力明显降低的翼状胬肉患者,建议进行外科手术,将眼睛中的翼状胬肉组织摘除,使其恢复到原来的视觉状态。在治疗过程中可佩戴变色眼镜,尽量避免受到外部刺激,同时还要做好眼睛的清洁工作,定期去医院进行病情的复查,防止复发。
(海南省眼科医院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〉劳伟)
标签:
